当前位置:首 页>> 随心所欲

自作孽不可活 不作死就不会死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市场虽大,经济低迷,内需疲软,外部“脱钩”。
砖家说都是“疫情”惹得祸,市场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但网友们的评论才是真相啊,好像毛爷爷曾经都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哦。
不作死就不会死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作者明恩溥(1845-1932),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原名阿瑟·亨利·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渥农小镇上。1872年,这位二十七岁的美国青年获得了纽约联合神学院的学位,随即携带着新婚妻子简·迪肯森小姐来华,来到了大清王朝统治下的积贫积弱的中国。待在中国最低层的乡村和城镇,长达四十年——这个光阴要长过他待在美国的岁月。在中国生活期间,写作关于中国的著作多部。曾推动美国于1908年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大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这些钱被用于建立留美预备学堂,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医院,用于资助那些有志于学习西方文化的青年学子赴美学习等等。其中留美预备学堂就是至今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几代的中国精英,都是从这所学校里走出去的,他们已然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本书篇幅页数不多,每一章节一个主题,却能刀刀见血,针针锥骨。当然,作者一开始就把咱们的优点列出来了,勤劳、刻苦、节俭、坚韧不拔......也正是这些,让我们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踏上现代生活的道路。
  总的来说,作者是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并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通过长时间(请记住,这里的时间不是4天,不是40天,是40年)的记录和分析,才得出这么多的结论。当然,部分章节里,会偶尔出现个别和基督教宗教有关的语句,但根本不影响其完整的分析结果。毕竟作者是获得了纽约联合神学院的学位,又是美国公理会派来中国的传教士,这也是他职业使然,写点自己工作范畴内的内容,且少之又少,也就是最后第二十八章,专门做了一下功课而已,但这并不妨碍整本书内容的表达。剩下的,就只有观者自酌了。
  书中所说的中国人的性格,除了稀少的好的那些,剩下很多的不好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特有,但凡有人的地方,必然就随之而来。然而,为何唯有咱们性格中那么多不好的,能历经各种风雨且千年而不衰,是中国人的基因有问题吗?还是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这些?还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有这种特异功能,能使我们不由自主就变成这样呢?很显然,基因肯定没问题,你看看新加坡,血液更是无关,你看看台湾;至于土地的问题,你看看分布在中国之外任何地方之上的中国人;隐约回忆起,在十几年前俺就对谁说过,或者就在博文里写过,这里其实没啥太大的变化,无非是八抬大轿换成了奥迪奔驰,黄袍马褂升级成了西装领带,其他基本都没有变化。
  其实,每个人,稍微思考,认真的分析一下,就能得出结果:咱们的文化糟粕打着高尚的幌子,那些传统垃圾穿着华丽的外衣居然大行其道,让每个朝代的统治者们,都能以此定制且玩的出神入化,让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死去活来、忍辱负重、奴颜婢膝、苟且偷生......却不知道站出来为自己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幸福。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希望咱们的教育,有朝一日,能从现在机械式生产砖头,商业化批发模式的授业,转变成真正的传道和解惑,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的能力。
  不然,这片土地上,尊严只能被践踏,自由必然遭蹂躏。因为在这里,这两样东西,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且根本不值钱又无法变现。相反,忍辱和奴颜依然成了最好的搞钱工具,百战百胜。经过长久的“劣币驱逐良币”,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谎言和空话组成的“海洛因”气体,我呼出的,被你吸入,你呼出的被他吸入,于是大家就一起HiGH了起来。对于你我他来说,如果有比战争还可怕和可悲的事情,那只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择手段忙搞钱”了。目前的这种现状,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真心且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所谓正义一方里的那一个。至于其他,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俗不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所以,最后的最后,作为中国人的你我他,有优点,咱们继续发扬光大这是自然;重要的是,有缺点咱们改,有错认错不丢人,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口苦利于病,有错改之才能更上一层楼。否则,就会永远陷入一个死循环,因为导致死循环的Bug,正是作为“码农”的你我他。真正的码农们都知道,死循环最终会耗尽内存,只能关机从新启动。

神马是公平?公平在哪里?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制度之公平。制度是纲,纲举则目张,公平的制度、法规,是一切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制度之公平,一切方面、细节的公平,都难以得到持久的、体制的、全局性的保证,也难以让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平产生安全感、信服感。
——制度执行之公平。古人云,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律令森严而不能施行,则令不行,禁不止,民心不附,有法而不能尽行,不如无法。徒有公平的制度、法规,却没有公平的执行,则非但无法让社会感受到公平的力量,反倒会产生对公平的怀疑、失望。因此,制度执行之公平,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制度公平本身。
——社会福利之公平。改革开放打破了大锅饭,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愿望,但不应忘记,这只是“社会共同富裕”的第一步,更不应忘记,大锅饭可以打破,富裕也可以有先后,但基本的社会福利公平原则不应被摒弃,否则便会影响社会安定,并最终拖累社会前进和经济发展的脚步。改革开放30余年,“不均”已取代“寡”,成为社会、公众最大的不满和隐忧,如果说,在“患寡”的年代,将“先富”当作重点去抓,是时势所逼,那么如今国家殷富,“不均”成了社会矛盾的焦点,就应有的放矢,把社会福利公平的建设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城乡之公平。新中国靠“剪刀差”和强化城乡差别,在短时间内走完了工业化国家几百年的从农业国到工农业国的发展道路,又依靠大量民工进城和大规模城镇化改造,让中国获得了持续高速的跨越式发展。但这种“一腿长、一腿短”,效率有余而公平不足的发展模式,如不能获得及时弥补、调整,将终会因城乡失衡而陷入跛足的困局。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倾斜,促进城乡公平,更切实地保障农村和农民利益,有效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老大难问题,并非简单地“施惠于农村、农民”,而是自助、自救,是有利于城乡各阶层、有利于国家的事。
——教育之公平。中国曾经是教育平民化的先驱,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封建时代的科举取士,再到民国时把考试权列入公民的“五权”,所竭力追求的,都是教育权力、教育资源的公平。近年来的教育改革降低了高等教育的门槛,普及了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但在教育资源配置、高考招生等方面,却出现和强化了贫与富、城与乡、重点地区与非重点地区的不公平,原本就存在的特权意识、现象,也有强化、蔓延之态。教育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教育公平则是未来中国实现社会公平的保证,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有力的举措。
——工作机会之公平。近年来人们最痛恨的是什么?是特权,是仗势欺人、以权谋私、用钱开道,剥夺普通人上进机会的特权,如果说,制度之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保证,那么工作机会之公平,则是公平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在古代,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公平,只消看是“唯才是举”还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即可一目了然,在今天,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看的也正是那些“肥缺”都是怎样选拔的,是谁在占据着。
——国有民营经济之公平。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如今民营经济在产业规模、产值等方面已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而在创造就业机会、上缴利税等方面更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等方面,理应得到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而不应“鞭打快牛”,更不能欲索取时目中有,应帮扶时眼中无。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z/2011qglh/gpdlj01.shtml
  忍不住要唠叨一下,上面7条看起来很美,实际情况估计大家都心里明白,普通百姓靠什么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呢?又是凭什么维护自己的公平呢?区区百姓,个人斗不过集体,集体玩不过国家,穷人耍不过有钱人,有钱人抗不过有权人,作为金字塔的底层,鸭梨很大啊,实为杯具。目前情况看来,想要公平,要么有钱,要么有权,否则神马都是浮云......

人到穷途应一笑,几凡失意仍能傲。成败何须问江湖,我心依旧任逍遥。
这一生只想好好做个平凡的人,有个家有个梦,陪我迎接每一个早晨。
这一生只想好好做个平凡的人,何必争何必问,只有快乐开心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