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嘉雯宝贝

人肉砖头 挑衅 红绿灯+斑马线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图示位置乃五一假期杭州西湖边某路口,美其名曰“最美人墙”2.0版,由之前的“二”字形,进化到现如今的“X”形。如果说以前的这种人肉砖头还不够2B的话,那么现在的进化版就更显傻X啊。当2B遇到傻X,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你这火花泛出神光让红绿灯和斑马线情何以堪呢,难道是此路口红绿灯瓦数过高太亮刺瞎眼、斑马线太白反光致人晕眩。更何况这路口据说还有地下人行通道哦,亦或者是地下通道里面太黑吓退P民......
brick   先不说这人肉砖头是不是作秀,最起码,这么多年过去了,九年义务教育也普及的差不多了,结果呢,连最简单的红灯停绿灯行都没摸索明白,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也还是成了奢望,山顶洞人也不过如此吧。之前就在本地某个有过街天桥的路口,看到交警大叔在和横穿马路不走天桥的行人做斗争,但是行人根本就不鸟交警,不像开车的司机那么乖巧,一路小跑就扬长而去。这城市里的某些规划也是极其变态的,繁华地段主要道路挺大的十字路口,按理说有个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专门用来分流行人,提高此处车辆的通行效率,同时又能保障路人安全,一举两得的事情,可惜就是逆天的画了斑马线。反而是人流量不大的某些路口,偏偏又建了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但是利用效率不高,几乎没有行人使用,还是司空见惯的横穿马路。
  素质这两个字,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魔幻般的存在。头顶上有天宫空间站,脚底下踩的是奔驰和宝马,屁股下面坐的高铁和C919,但是脑子里,近几十年就装了两个字:“搞钱”,只要有了钱,老子就是天下第一,什么红绿灯斑马线,去你妈的吧。

最终,谁都跑不掉^_^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比2021年增加2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2021年下降0.7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37‰,上升0.1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下降0.94个千分点。
数据来源: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301/t20230118_1892285.html

  2021年末,全国人口为141260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比2020年减少140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比2020年增加16万人。出生率为7.52‰,比2020年下降1.00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8‰,微升0.11个千分点。
数据来源: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201/t20220118_1826609.html

  2020年,全国人口为141212万人,死亡人口数量约998.4万人。
  2019年,全国人口为141008万人,死亡人口数量约999.7万人。
  2018年,全国人口为140541万人,死亡人口数量约995.0万人。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死亡人口数量依据下面网页数据的当年总人口和死亡率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江湖点评:
  出生率逐年下降,房子、教育、医疗三座大山,成功的把计划生育逼成了不婚不育。老龄化逐年走高,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人口死亡率逐年走高,即便是没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仅仅是个放大镜而已,有病看病住院难,死了送葬火化难,因为2020年以前就已经是这样了,只是那时候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在意而已。当然,现如今就是发现了也仅仅是有病呻吟一下,Who cares!
  最终,谁都跑不掉^_^每每想到这个,俺睡觉的时候,嘴角都带着微笑。
freedom forever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作者明恩溥(1845-1932),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原名阿瑟·亨利·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渥农小镇上。1872年,这位二十七岁的美国青年获得了纽约联合神学院的学位,随即携带着新婚妻子简·迪肯森小姐来华,来到了大清王朝统治下的积贫积弱的中国。待在中国最低层的乡村和城镇,长达四十年——这个光阴要长过他待在美国的岁月。在中国生活期间,写作关于中国的著作多部。曾推动美国于1908年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大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这些钱被用于建立留美预备学堂,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医院,用于资助那些有志于学习西方文化的青年学子赴美学习等等。其中留美预备学堂就是至今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几代的中国精英,都是从这所学校里走出去的,他们已然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本书篇幅页数不多,每一章节一个主题,却能刀刀见血,针针锥骨。当然,作者一开始就把咱们的优点列出来了,勤劳、刻苦、节俭、坚韧不拔......也正是这些,让我们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踏上现代生活的道路。
  总的来说,作者是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并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通过长时间(请记住,这里的时间不是4天,不是40天,是40年)的记录和分析,才得出这么多的结论。当然,部分章节里,会偶尔出现个别和基督教宗教有关的语句,但根本不影响其完整的分析结果。毕竟作者是获得了纽约联合神学院的学位,又是美国公理会派来中国的传教士,这也是他职业使然,写点自己工作范畴内的内容,且少之又少,也就是最后第二十八章,专门做了一下功课而已,但这并不妨碍整本书内容的表达。剩下的,就只有观者自酌了。
  书中所说的中国人的性格,除了稀少的好的那些,剩下很多的不好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特有,但凡有人的地方,必然就随之而来。然而,为何唯有咱们性格中那么多不好的,能历经各种风雨且千年而不衰,是中国人的基因有问题吗?还是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就是这些?还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有这种特异功能,能使我们不由自主就变成这样呢?很显然,基因肯定没问题,你看看新加坡,血液更是无关,你看看台湾;至于土地的问题,你看看分布在中国之外任何地方之上的中国人;隐约回忆起,在十几年前俺就对谁说过,或者就在博文里写过,这里其实没啥太大的变化,无非是八抬大轿换成了奥迪奔驰,黄袍马褂升级成了西装领带,其他基本都没有变化。
  其实,每个人,稍微思考,认真的分析一下,就能得出结果:咱们的文化糟粕打着高尚的幌子,那些传统垃圾穿着华丽的外衣居然大行其道,让每个朝代的统治者们,都能以此定制且玩的出神入化,让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死去活来、忍辱负重、奴颜婢膝、苟且偷生......却不知道站出来为自己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幸福。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希望咱们的教育,有朝一日,能从现在机械式生产砖头,商业化批发模式的授业,转变成真正的传道和解惑,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的能力。
  不然,这片土地上,尊严只能被践踏,自由必然遭蹂躏。因为在这里,这两样东西,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且根本不值钱又无法变现。相反,忍辱和奴颜依然成了最好的搞钱工具,百战百胜。经过长久的“劣币驱逐良币”,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谎言和空话组成的“海洛因”气体,我呼出的,被你吸入,你呼出的被他吸入,于是大家就一起HiGH了起来。对于你我他来说,如果有比战争还可怕和可悲的事情,那只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择手段忙搞钱”了。目前的这种现状,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真心且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所谓正义一方里的那一个。至于其他,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俗不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所以,最后的最后,作为中国人的你我他,有优点,咱们继续发扬光大这是自然;重要的是,有缺点咱们改,有错认错不丢人,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口苦利于病,有错改之才能更上一层楼。否则,就会永远陷入一个死循环,因为导致死循环的Bug,正是作为“码农”的你我他。真正的码农们都知道,死循环最终会耗尽内存,只能关机从新启动。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焦俊艳和嘉宾高亚麟谈起自己的婚姻观,还开玩笑称,自己要单身到老和小姐妹们一起住养老院,跳跳广场舞,做个貌美如花的“老太太”还能勾搭勾搭院里的帅老头。
  焦俊艳的爸爸看了这一段,皱起了眉头。
  两人就连吃个饭,聊天话题也没绕开婚姻。
  焦俊艳一如既往很疑惑,为什么人必须要结婚,不理解家长和大众对于大龄女青年的婚恋态度。
  她认为,人如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亲人、父母对自己的各种诉求和期望,那无论是放弃什么,还是活到哪一天,都不会太在意。
  但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期望,大家很多时候就不敢去做真实的自己,会纠结于做自己,还是做爸妈的乖孩子,这让焦俊艳很迷茫也很无奈,觉得父母这些“上个年代的人很奇怪”。
  听了焦俊艳的倾诉,高亚麟没有反驳或者赞同,只静静地说了一句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看着焦俊艳不解的表情,高亚麟解释道,父母的存在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孩子和死神之间的道路。
  正因为有了这堵墙,年轻人才不会操心结婚生子、老了以后有没有人陪伴这些杂事,因为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但是一旦父母离开了,我们将会直面死神,一眼望到尽头,才知人生的短暂。
  “你今年30岁,你不会琢磨,你60岁你都不会想,因为你老会觉得,有一堵墙,挡在你和死神面前,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
  同时直面死神的父母们因为看到了死神,所以会非常焦心,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没了自己的保护,该如何生存在世界上。

当方仲永遇见吕蒙 微信扫一扫
分享给朋友

  且说蒙自权谓后,发奋图强,终学有所成。权大喜,任蒙以重任。一日归军途中,行至峭壁之上。忽马惊而跃起,蒙不防,猝然入深涧其中。

  蒙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睁眼却于一庭中。忽见一童子,跟于长者之后,双手略有墨痕,想必为读书人矣。便上前行礼,曰:“不知贵地何处?”长者见蒙身着战袍,气度不凡,便恭敬答曰:“此乃江西金溪。”蒙有疑,又问:“当今圣上何名?”长者大惊,只低声曰:”此非尔等可论之事,言圣上名讳,实乃大逆不道。”语毕,引身后童子离去。蒙欲追,不料迷失于街巷,只得借宿于客家。

  及蒙行走于街巷,又遇前日之童子,便曰:“吾姓吕,名蒙。不知公子何名?”子学样还礼,曰:”小生姓方,名仲永。“蒙与其交谈,惊觉谈吐不凡,听闻能指物为诗,大喜过望,曰:”若公子日后学有所成,必能名扬天下。“仲永愁眉不展,黯然曰:”家君不求将来名扬天下,只求改变穷困现状。“蒙大惊,转而愤然曰:”此乃祸举,待吾与家君论议!“蒙遂与仲永同去,至方家院中,其父前迎,蒙曰:”久仰令子盛名,若将其送入学堂,将来必能大有所为。“方父辞曰:“家子乃天佑之才,无需培养。”蒙曰:“令子才赋,有如青山之树。一味砍伐,而不栽种,终有一日资源尽竭。”方父于是感悟,拜谢蒙开导之恩。奉蒙为座上客。

人到穷途应一笑,几凡失意仍能傲。成败何须问江湖,我心依旧任逍遥。
这一生只想好好做个平凡的人,有个家有个梦,陪我迎接每一个早晨。
这一生只想好好做个平凡的人,何必争何必问,只有快乐开心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