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经读完的书籍
[ 欢迎推荐书目给我,万分感谢,请推荐文化历史类相关的书籍。以下按照阅读顺序更新。]
《极简欧洲史》- 西方文明也成就了世界文明
书是澳大利亚一大学历史系教授写的,本来是他用来给学生上课用的教材。看书名就知道书不是很厚,200多页,只能说是书中叙述了个大概,浅尝辄止,但框架还是很清晰明了的,尤其是对俺这种看书没啥耐心的人来说,这种了解个大概就非常好了。其实看完还是有些觉得不过瘾,书中只说到1400年左右,后面就是近现代了,工业革命之类等等。希望作者能出个后续,把1400年之后的事情再侃一下,期待中......
《我们台湾这些年》- 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台湾小伙(其实年纪也不小了)写的台湾人自己的故事,书的封面上说的是,读完只想感叹一声:大家都不容易!是都不容易,可是两边却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样貌。你们虽然不容易,但你们头脑想清楚了,最终还是进入轨道;我们也不容易,却始终没找到北。所以俺只能说读完后唯有一声叹息......
《我们台湾这些年2》- 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
确实很多八卦,不过从八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进程中的各种变化;大事件的发生,每次都是一种磨合和进步,循序渐进中,和小八卦一起,见证了台湾这些年是如何崛起的。读完后又是一阵醋意浓浓,俺这边的天朝什么时候能有真正的变化啊......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不同时期人家眼中的天朝
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这是写在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关心什么?又知道什么?这本书内的故事,不知道是确有其事,还是为了写而写,至少是第一个故事,实在是有些离奇,可能是我想多了。除了在叙述故事,并没有真正的说故事发生时,天朝在发生什么或者在干吗。也或者是,天朝发行出版的是阉割版?希望俺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丑陋的中国人》- 什么时候能自我觉醒呢?
这书,年轻的时候看过,应该至少是十几年前吧,实在是记不清了,应该是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书的内容基本无印象,只记得书名和作者,因为看了上面三本台湾小伙的书,于是又搜索了一下,本想买一本正版书呢,没曾想搜索到PDF扫描电子版的,于是俺又邪恶的省了一笔书钱,在这里对作者和出版社说声对不起了。书的内容都是杂文,一篇接一篇的;后面一部分是其他人看完后,发表的感想之类的。读完,如鲠在喉,无语凝噎,个中滋味,只缘生在天朝中,一切的一切,前人早就看的很透彻了,只是,天朝众人何时才能突如一夜春风来......
补充:第二次购书,看到打折半价,于是又把这本书买上了:)
《生命不息 折腾不止》-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奋斗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是你的宿命,你别无选择。你要么把这世界变好一点,要么把这世界变得坏一点。你如果走进社会,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什么不要脸的理由,变成了一个恶心成年人社会中的一员,那你就把这个世界变的恶心了一点点。如果你一生耿直,刚正不阿,没做任何恶心的事情,一辈子拼了老命勉强把老婆、孩子、老娘,把身边的这些人照顾好了,没有成名,没有发财,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一身正直,最后梗着脖子到了七八十岁死掉了,你这一生是不是没有改变世界?你还是改变世界了,你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因为你,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好人......
通过干干净净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国。
《金融殖民的真相》- 泡沫终有破灭时,请系好安全带。
从金本位到美元本位,再到石油美元......这一路上,多少国家和人民在供养着美利坚,因为罪恶的美帝很强大,美国人所做的是从无到有,从0到80分;日本人所做的是从81-99分;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做什么?只是在想办法怎么把99分的东西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天朝已经供养美帝30年了,有个泡泡被越搞越大,破掉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请时刻警惕,系好安全带。
从工业革命到电气时代,再到现在以及将来的网络时代,欧美的发达,尤其是美帝的繁荣昌盛经久不衰,是有原因的。持久的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但目前天朝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就根本不具备也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继续供养美帝直到泡沫破灭,举步维艰,还是彻底醒悟改头换面,自强不息......这些其实都由你我他来决定,而不是由当权者决定。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作为没有本事移民的,我们所能期盼的是社会上不同角色的人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所谓“微革命”,就是一要人人行动、敢于担当,二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使得此时此地的世界是一个更好的所在,哪怕就好了那么一丁点儿,那么你的言行作为就是善的,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作者如是说。
书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基本还属于杂文类,中间有一部分太深奥了点,哲学范畴的内容较多,看得头晕脑胀,动不动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要么就是罗素、卢梭、维特根斯坦......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只是看了可能会觉得有些东西看得云里雾里的,文字的字里行间,绕的你的大脑死去活来的。阅读前请三思啊。
《简单的逻辑学》- 逻辑,无所不在。
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者的特点。不要告诉听众他们想听到的,要告诉他们真实的。不要对他们假言欺骗。无论现实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或者是灰色的,都要实话实说。可能听众不能立刻欣赏你的坦白,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历练之后,他们会发现,他们必须面的只能是现实。
逻辑之所以还是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其与人们的日用常识紧密相连,人们能运用逻辑思维来交流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场合无所不在。我们就从来不缺乏欣赏逻辑这么艺术的机会,所以永远也不要抱怨在生活中你的逻辑能力无用武之地。作者如是说。
《北京法源寺》- 一寺千百年,看过多少人间欢喜和苦难。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所有地面上活动的,都化为尘土、都已躺下;剩下的,只有那静止的古刹,在寒风中、在北国里,悲怆的佇立着。你的佇立,也因你曾倾倒。但是比起短暂的人生来,你是长远的、永恒的。你带我们走进历史,也走出历史,只有从你的“法海真源”里,我们才看到中国的“血海真源”。作者如是说。
《万历十五年》- 皇帝这个工种,真不是一般人干的活。
一个不由自主的皇帝,两个呼风唤雨的首辅,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一个搞哲学的落魄文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那个年代的各种乱象。
一个朝代的更替,到底是上层逐渐混乱开始,还是从下层慢慢积怨开始,也或者是两者同时进行;一个朝代的衰败,另一个朝代的崛起,这部大戏,在天朝这片土地上轮番上演,演完后,哪一个朝代都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差不多就是换了个名字,旧瓶里装的旧酒.......
最新的这个朝代,能玩多久呢,呵呵。
《美国种族简史》- 其实是不同种族,在美利坚的苦难史或者是奋斗史。
美利坚,本来是新大陆,然后是殖民地。那会儿是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天下,被殖民的时间长了,各族人民也就忍不住要独立了。
从殖民到独立,这期间,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又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移民到这块土地上;同样,从独立到现如今,还是有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又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移民到这块土地上。
为什么这里这么吸引人?引得无数人尽折腰,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犹太人,中国人,日本人,墨西哥人,非洲人......
如今的美利坚,已经站立在世界之巅,这不是哪个特定种族的功劳,是美利坚各民族不断努力奋斗的结果。不管你是称之为万恶的美利坚也好,还是称之为美人希也罢,它的发展和成就就在那里,请自行斟酌。
其实看完这本书,还产生了一个疑问,种族歧视这事到底是怎么起源的?一种人可以对另一种人无情的折磨以致其死亡,甚至一种人可以把另一种人完全可以不当人看待。如果说太阳系中什么物种最邪恶,俺现在毫不犹豫的会告诉自己,人类最邪恶,至少太阳系中,或者地球上,根本不会有其他物种超越人类。可能宇宙中也没有。
《民主的细节》-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民主也有细节。
书中都是一篇一篇的短文,或者说是杂文,从各种不同的事例上不同的细节,像你展示什么是民主,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法制。
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其实就是你我身边基本天天在发生的,有可能你从来就没有停下来仔细想过,这种小事会有什么细节。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应该是真理吧,但是对于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却是很少人能去做或者仔细对待的。以前也流行过“细节决定成败”这么一说,但最终可能也是不了了之。
天朝的吃饱了饭的人们,如果稍有闲暇,除了吃喝玩乐,请你也仔细认真的观察一下周围的生活和事件,是否有值得思考的细节之处,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为什么TMD老是这样......
《观念的水位》- 用醒来的文化唤醒沉睡的制度,你的观念准备好了吗?
上一本书更多是关注美国,那么这本是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
民主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机体,除了公正选举,还需要强大的公民社会、公正的司法机构、发达的政党体系、尊重规则的法治文化、有效的水平制衡、一定的经济基础等等,只有这一系列的要素同时运转,民主的齿轮才可能真正运转......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作者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对国家之顽固,对普通人之麻木,乃至知识分子之矜骄说“不”!
《无后为大》- 想要孩子,想为人父母,你准备好了吗?
书的作者,写了本书来阐明自己为什么不要孩子。所以本书的内容,基本就是现在做父母的人必须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和冲突。当然,作者的部分观点俺不是很赞同,比如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为了将来的回报才要孩子,其中有个难点的问题,作者说,做父母的是否有权力让孩子来到人世间,尤其是在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这就好比那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些类似了。
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到了特定的时间点,生理上的需求和冲动,会让雌雄两种动物走在一起,这应该是基因中携带着的东西,非常原始,即便人是高级动物,有社会属性,也不能逃脱作为动物的这种属性。如果有这个前提,雌雄合体之后,精子遇到了卵子,成为了受精卵,一个新的生命就此开始。而人类诡异的地方在哪里呢,和其他动物不同,就是可以用各种手段来结束新生命的开始。所以作者那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作为父母,你有权力决定是否要孩子。但是你的孩子是无法决定他自己是否可以来到人世间的。关键就是,你和你未出生的孩子,或者是你和那颗受精卵,是无法交流和沟通的啊。更进一步,在没有受精卵之前,你和你的孩子,是不对等关系的,你是存在的,你的孩子并不存在,这种前提下,本书的作者,请你告知,你怎么让一个不存在的孩子来作出合适的决定,他是否可以来到人间呢?
除了作者这个别观点,其他所涉及方面,比如传统、家庭、社会、教育等等内容,俺都是赞同的,部分内容和之前俺自己的观点也类似,只是自己做的还不够,或者做的不够好,甚至是看完某些章节内的文字,突然发觉自己以前某刻,就像是个Monster一样手舞足蹈着,却浑然不知。所以看完本书后,对自己的冲击也比较大,自己暗暗思量,今后也要不断完善,在对孩子的各种事情上,需要多思考,多多换位思考,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需要公平,需要有自己的选择权。
希望,已婚想要孩子的同志们,抽空看看这本书,不厚,才200页。已经成为父母的朋友,更是强烈推荐要看看,不是为你,也不是为我,是为了我们和孩子能一起更好的成长。
《不愿说谢谢的人》- 看着不顺眼,你可以选择走开或者闭眼,当然,还可以选择去你妈的。
王老板,可能没有真的当过老板,也可能只是自己的老板。
王老板,随性,随意,直接,毫不躲闪。
王老板,可能有时候也会随意过头,也会有点玩世不恭。
王老板,较真,跋扈,脆弱,也有逃避。
王老板,可能有时候也会跋扈太多,让人不敢恭维。
王老板,流氓,酒鬼,花心,英雄本色。
FUCK,就这样吧。王老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实还有类似的一群你我他。
《送你一颗子弹》- 不是AK47用的子弹,是你大脑里使用的那颗叫做思考,叫做观念,叫做理性...的子弹。
手淫可以强身,意淫更是强国。
捣蛋强体健身,子弹防身卫家。
送你一颗子弹,不是AK47用的子弹,也不是点三八用的子弹,是你大脑里使用的那颗叫做思考,叫做观念,叫做理性...的子弹。至于这些子弹,你怎么用,用来做什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常识》- 该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多为常识而已。符觉可怪,是冈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关键词》- 如投枪如匕首,迎战一波又一波的不公不义,让犬儒者俯首自问、首鼠两端者自惭形秽、语言伪装者无所遁形。
以关键词生发开去,平和拆解人云亦云的键词和引得无数热议的事件,勾勒和分析当下中国,分解藏污纳垢的意底牢结,给我们带来新鲜的、启蒙的、或是另一种态度和观察。
上一本和这本都是梁文道出品,文章所说内容基本差不多。作为香港人,上一本他可能还不是很中国,这一本感觉稍微中国了一点,只是如果不能来天朝亲身经历,生活过几年的话,以后他的文章或者评论还是看上一本就够了,这一本可以不用看了。
《江城》- 九十年代末期,一个美国教师眼中的天朝。
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未曾去多想,未曾去多问,未曾去说不,未曾去说Why。似乎千年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直到一个外国人来到一个叫涪陵的地方,他可能是第一个到此地的外国人,从陌生到熟悉,从担心到放心,从质疑到理解,种种的种种,一切的一切,两年时间,逐渐的关注着我们不曾关注或者很少关注的,思考着我们不曾思考或者不再思考的,惋惜着我们不屑一顾的或者是无能为力的......
虽然涪陵只是个小镇,虽然涪陵只是中国千万个小镇中的一个,但是,总有个但是,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一个小镇足以看清你我他,足以看清一切的一切。书中的一切都在你我身边不停的重复着,书中的主角不仅活在涪陵,也活在你我他的周围,可能你我他就是书中的,各种形形色色涪陵的众生们的其中一个。
从作者的视角,你可以看到我们有意或无意所忽视的,可以看到我们思考过或者是不再思考的,有空的话,这本书值得一看,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重视......
《寻路中国》- 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工到企业家,追寻现代中国、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当年,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如今,城市发展的如火如荼,机会和Money吸引着大批农村的劳动力,又一轮新的农村包围城市,只不过以前是为了解放,现在是为了赚钱。反过来,城市不断的膨胀,向四周农村吞噬着土地,曾经的玉米小麦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高楼,曾经的鸟语花香已被五颜六色的灯光取代。
农民,农村,老板,城市。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地点,可以转换的角色,可以变换的地点,转换和变化的速度,已经停不下来。有谁是否想过,我们是不是可以慢一点,是不是还有什么是不需要转换的,还有什么是不用变换的。
《奇石》- 中国就像块奇石,每个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样子。
尼泊尔,美国,埃及,中国。虽然国家不同,且还分散在地球四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作者善于观察,留心于细节,多角度、多方面倾听,然后去聚焦于事件本身,却很少随意发表主观意见。这给读者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间,让你根据事件本身的各个方面,去展开你自己的想象,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解。想必这是纪实类作家一致的写法吧,因为之前并没有读过其他纪实类书记。或者说,仅仅是个别人才会使用这种纪实手法来写作。
接连看了作者三本书,还有一本《甲骨文》天朝没有出版,只有台湾版的。上面两本,《江城》、《寻路中国》算是长篇纪实,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亲自跋山涉水,走南闯北,见证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发展和变化,见识了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面貌,记录了一些看似平常的你我都视而不见的琐事,倾听过一些你我都瞧不起的三教九流的话语和观点。这一切,都是一个外国人,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在用心的记录着。
《打工女孩》- 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解放前,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改革后,是农村迁徙城市,最后发展带动了全国的经济。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年轻人,或者说是未成年人,背井离乡,成为世界工厂中的廉价劳动力,付出最辛苦的劳动和迷失的青春,获得的却是最微薄的收入。
改革开放时至今日,这种迁徙就从未停止过。同时,还包括从农村迁徙到城市的学生们。看到书中,作者同打工妹一起回到后者的家乡,农村的那种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让俺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小时候。尤其是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自家的平房前,有围起来的菜园子,种着各种蔬菜,还散养着鸡鸭......上大学期间,也仅仅是放假才回去呆个把月,大学毕业之后,也只回去了一个多月,然后就自己个儿带上铺盖,意志坚定义无反顾头也不回的坐上了开往城市的列车,甚至是走后才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已经决定去城市开始自己的人生。现如今,他还在城市,已为人夫,已为人父。当年冬暖夏凉的平房,当年长满蔬菜的菜园子,只能出现在回忆中了,当年的父母现如今也已白发苍苍。
所以,这本书所描写的,不仅仅是打工妹的种种,基本上是整个迁徙变动中的中国。每个人都身在其中身不由已,都在不停的迁徙着四处奔波。物质层面的变化太快,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无人关注,传统层面的渐行渐远,从农村迁徙到城市的人们,可否静下心来,回想一下当年的自己,问一声为什么,为什么要从农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寻路美国》- 当中国记者遇见真实美利坚:当我们在谈论美国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作者在书中后记里好像说到,一个男人这一生要冲动两次,一次是奋不顾身的爱情,另一次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冲动可以有,但是作者把两次冲动合二为一了,把爱情和旅行放一起,注定要失败,而且是两败俱伤。把妹子的时候,心里老是想着要出去走走要旅行,要见识一下美利坚;出去旅行的时候,心里又老是惦记妹子如何如何,妹子没饭吃了,房子没人收拾了......这是何必啊,最终结果是,旅行是急匆匆,虽然你是自驾游,本该自由的行程却弄得比旅行社组团旅行更紧张更刺激。最后妹子也没把着,落得个人去后剩下妹子孤独一人守空房。当然,不知道目前这小伙的妹子是不是已经回国,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希望是吧。
抛去上面的这些因素,作者书中的文字还是可圈可点的,有严肃,有考究,有搞笑,有悲伤,有刺激,有神伤......当然,最多的还是对比,拿美利坚和天朝来比。其实吧,没有太多的必要去比较,两个不同的国度里,生活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不论是政治制度、法律、人文素质等等,还是历史、经济等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既然有这么多的不同,生搬硬套的去对比,去比较,意义何在?就好比这阵子,俺家闺女在学习的比较分数大小这事,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比较,那个分数大,上过小学的人都知道,分母相同的话,分子越大的数,就越大。看见了吗,前提条件是,分母相同,然后再比较分子。所以,比较美利坚和天朝的话,如果没有相同的分母,你怎么去比较他们不同的分子呢?
总的来说,书还是值得一看,毕竟有很多人文历史的东西值得去了解,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借鉴,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
年中小结
昨晚,把今年买的书算是全看完了,还剩一本之前看了十分之一的,估计要慢慢看,因为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其余的每本书,都是从头到尾一个字不落的看完了。所有看完的书都在上面列出了,每本也都写了些文字,有的是自己的评语,有的是转贴来的,仅供参考。
由于俺不看小说,所以能看得书范围就小了很多,基本上也就是上面列出的这些,和这些雷同的估计也有不少,所以,感觉今年内,是再不会买新书看了,当然,不排除会发现特别吸引俺的书。何况今年定的阅读目标也早已经达成,这也出乎俺自己预料了。所以下半年就准备放空一下脑袋,以听音乐和看电影为主了,下载的太快,来不及听,来不及看啊,不能浪费。当然,有好的音乐和电影,俺是一直都在博客里推荐的。
So,看书活动先告一段落。